海关总署出台措施支持邮轮产业发展
甘肃、新疆为何常被点名?根据以上评价体系,能见分别就两个不合格地区进行了分析。
汉能工程师与NASA科学家和供应商合作,用创新的封装材料研制了9块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阵列。(图片:汉能砷化镓柔性太阳能电池芯片)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汉能一直致力于研发全球领先的砷化镓薄膜太阳能技术。
TUV莱茵认证,全面印证了汉瓦产品的优异性能,为其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图片:汉能太阳能发电汉瓦应用实景案例)(图片:汉能太阳能发电汉瓦应用实景案例)(图片:汉能太阳能发电汉瓦应用实景案例)12月11日,汉能HanTile-CS(单玻三曲汉瓦)正式获得TV莱茵认证证书,这是继2月双玻三曲汉瓦获得SGS-TUV(SGS and TUV Saar land)认证后,又一汉瓦系列的产品获此殊荣。不仅是单一产品,汉墙提供集建筑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建筑热工分析,到系统集成、施工及运维为一体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作为国内首批太阳能公交候车亭项目,站亭集成28片汉能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只要有阳光,车站就能自己发电,且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是真正的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基于这一技术开发的,革命性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品汉墙,芯片转换率21%,领先行业至少3到5年。
尤其是在防水性能方面,汉瓦因其玻璃材质、U型挡水条、F型卡槽等三重特殊防水结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屋顶的防水性能。这一程碑式的突破是汉能阿尔塔自2010年起连续第七次刷新此项世界纪录,也是公司迄今取得的第13个太阳能电池或组件效率的世界纪录。(江苏中能6万吨多晶硅基地精馏塔)作为全球多晶硅生产领先企业,中能硅业在结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基础上,建立企业大数据平台,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平台、生产执行系统(MES)平台,生产工艺方面与阿里云大数据团队深入合作,从成本和质量控制上迈入智能化道路,全面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高效化、管理精细化。
近期,江苏省工信厅对2018年度授牌的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名单进行了公示,苏州协鑫光伏(光伏硅片智能制造车间)、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硅业(多晶硅智能制造车间)榜上有名太阳能大厂茂迪宣布启动第二波裁员,桃园市劳动局29日接获茂迪桃园厂函报大量解雇计划书,预计明年1月28日资遣桃园厂全数员工588人,劳动局立即访查,确保劳动权益。台湾太阳能电池龙头茂迪为精简组织,保留更多现金流,继先前已提前解雇300多名外籍员工,接着缩减非生产线人力约2%,28日决定再关桃园厂及停止南科部分不具生产效率的电池产线,估计直接或间接受波及员工数高达916人,相关裁员行动明年1月28日前完成。桃园市政府劳动局29日指出,已经接获茂迪桃园分公司函报的大量解雇计划书,茂迪桃园厂因业务紧缩,预计2019年1月28日之前,资遣桃园分公司全数劳工,共588人。
彭博资讯日前报导,台湾桃园成了美中贸易战最大受惠者之一,因为往年西进的电子业者正把制造业务搬回家乡,纷纷提高产能或寻觅厂房用地,以免受到美中关税战火波及,桃园是台商回流的最佳首选,荣景可期。但是产业界好消息,通常也会伴随企业大量劳工解雇负面消息,一波一波,桃园劳工提早过寒冬。
这是茂迪历年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接着苹果软板大厂嘉联益观音厂11月18日也传出无预警解雇上百名派遣工,甚至有人签约3个月却不到1周就被迫放无薪假,加上太阳能大厂茂迪桃园厂,全数员工588人资遣。劳动局表示,依照大量解雇劳工保护法,劳资双方必须10天内完成协商,目前没有劳工题书申诉,劳动局将要求业者恪遵相关法令,并提出优于法令的资遣方案,就业服务处也将进厂辅导就业。桃园市府劳动局指出,茂迪桃园分公司2015年才成立,今年9月已因业务紧缩,将外籍劳工全数资遣,现有的588名本国劳工年资几乎都2、3年,操作员、工程师等都有。
茂迪表示,未来台湾厂区将锁定生产太阳能高效电池及模组产品,下游则持续发展太阳能系统。HTC(宏达电)今年7月宣布将在台湾地区进行制造部门的组织优化与策略性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缩减制造部门员工人数共1500人,接着汽车制造大厂国瑞汽车,受到外销市场沙乌地阿拉伯订单大幅减少70%的影响,造成库存量大增,也被迫实施有薪假,进行产线调整,受影响3100名员工主流厂商纷纷升级、投建双面组件产能从经济层面上,双面组件在提升效率、带来瓦数提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从技术层面上,目前主流厂家的生产线和双面的技术兼容性较强,生产线修改仅需对电池的处理进行修改,短期内可大规模生产;从政策层面上,领跑者计划有望进一步推动高效电池和组件的发展,EnergyTrend预估2019年双面组件规划产能可达25.74GW,为双面组件成长年。量产无难度,产线改造几乎免费应用双面发电技术需要在电池、组件及系统层面均作出相应调整。
组件层面,成本基本无增加。发电增益方面,P型PERC双面因子仅60%-80%,略低于其他技术路线,主要是因为铝栅格导电性不如银栅格,故背面栅线较宽,覆盖率高达30%-40%,但铝浆价格远低于银浆,可有效控制成本。
双面+MBB:功率增加5~10W,发电量增益5%~30%,节省银浆使组件端成本下降约0.05 元/W的情况下,度电成本最低可到0.43 元/kWh,降低0.027~0.107元/kWh,降幅5%~20%。综合来看,产线改造简单、量产难度低、电池与组件端几乎都没有成本的增加。
成本增加方面,改造难度低,产线更新只需2个月左右,成本增加仅2cent/W,与其他电池技术所需的升级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数据来源:EnergyTrend双面组件技术可降低度电成本0.02~0.1元/kWh降幅3.8%~18.5%随着531新政后行业降本需求愈加急迫,企业对高效组件技术的研究、投入及掌握程度逐步提升,均已具备一定量产能力。P型PERC双面电池是几乎免费的双面发电红利,因此成为双面技术中最热门的选项。在PERC电池上叠加半片技术的功率增益达到5~10W,在PERC+半片电池 基础上叠加MBB技术的功率增益扩大到5~15W。不同于传统的光伏组件只能利用正面入射的光照,双面组件的背面也具备光电转化的能力,功率/发电量增益显著,且能够多项技术叠加使用,度电成本降幅贡献最高可达18%。此外,由于单晶组件基础功率更高,使用高效组件技术后功率增益大于多晶组件。
双面双玻电池组件技术工艺简单、量产难度低、发电量增益可达5%~30%且成本基本无增加,在高效组件技术中降本能力最强,不叠加其他技术也不使用追踪系统的情况下,双面发电技术5%~30%的发电量增幅可使度电成本下降0.02~0.1元/kWh,最低达到0.438元/kWh,降本幅度3.8%~18.5%。双面组件产能规划与预测数据来源:EnergyTrend先进技术报告。
设备方面,需提高背面电极栅格印刷设备及激光设备的精度。高效组件技术的叠加可以进一步放大转换率提升带来的功率增加。
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EnergyTrend 先进技术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双面组件规划产能超过15GW(若以第四季厂商开始投入生产, 实际产能约为3.75GW),主战场是光伏领跑者项目。产能方面,基本每家PERC电池或组件厂商都在评估或投入双面技术,目前具备P型PERC双面电池组件产能的企业主要包括晶澳、隆基、天合光能、SolarWorld 等。
双面+半片+MBB:功率增加10~20W,发电量增益5%~30%,组件端成本下降约0.05元/W 的情况下,度电成本最低可达到0.427元/kWh,降低0.03~0.11元/kWh,降幅5.5%~20.6%。工艺方面,PERC产线转入双面结构只需将全铝背场改为局部铝背场,把背面铝浆全覆盖改为用铝浆在背面印刷与正面类似的细栅格,并对钝化膜中的氮化硅膜层及激光开孔部分做一些优化。双面组件相对常规组件改动不大,主要为背板材料更换为玻璃或透明背板。此外,接线盒设计改进、交联方案及串焊机优化可使效益最大化,功率检测及标称标准化有利于双面组件推广。
随着制作工艺的日趋成熟以及对应成本的下降,双面组件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双玻、双面、半片、MBB 等技术不仅是增效降本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提升组件性能与寿命,提高电站质量与稳定性。
半片技术中标2个项目合计200MW;叠瓦技术中标1个项目(与双面共同中标100MW,按平均分配估算叠瓦技术中标50MW)。高效组件降本幅度对比数据来源:国金证券目前已成熟或即将成熟的高效组件技术之间还可以相互叠加,比如:双面、半片与MBB技术的兼容性非常强。
双面技术成为第三批应用领跑者新宠,半片/叠瓦等技术初露锋芒在八大基地38个项目招标中,投标企业共54次申报双面技术,双面技术合计中标2.58GW,占比52%,其中PERC+双面1.45GW,P型双面100MW,双面+半片200MW,N型双面831MW。电池层面,单面转双面所需额外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量产电池结构包括HJT、PERT、PERC,IBC电池具备双面性但尚未实现量产。
双面+其他技术:同样假设普通电站所用组件功率每增加5W,系统投资下降0.03元/W双面+半片:功率增加5~10W,发电量增益5%~30%,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度电成本最低可到0.434元/kWh,降低0.023~0.104元/kWh,降幅4.3%~19.3%双面组件相对常规组件改动不大,主要为背板材料更换为玻璃或透明背板。综合来看,产线改造简单、量产难度低、电池与组件端几乎都没有成本的增加。双面+MBB:功率增加5~10W,发电量增益5%~30%,节省银浆使组件端成本下降约0.05 元/W的情况下,度电成本最低可到0.43 元/kWh,降低0.027~0.107元/kWh,降幅5%~20%。
电池层面,单面转双面所需额外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量产电池结构包括HJT、PERT、PERC,IBC电池具备双面性但尚未实现量产。成本增加方面,改造难度低,产线更新只需2个月左右,成本增加仅2cent/W,与其他电池技术所需的升级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产能方面,基本每家PERC电池或组件厂商都在评估或投入双面技术,目前具备P型PERC双面电池组件产能的企业主要包括晶澳、隆基、天合光能、SolarWorld 等。主流厂商纷纷升级、投建双面组件产能从经济层面上,双面组件在提升效率、带来瓦数提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从技术层面上,目前主流厂家的生产线和双面的技术兼容性较强,生产线修改仅需对电池的处理进行修改,短期内可大规模生产;从政策层面上,领跑者计划有望进一步推动高效电池和组件的发展,EnergyTrend预估2019年双面组件规划产能可达25.74GW,为双面组件成长年。
组件层面,成本基本无增加。不同于传统的光伏组件只能利用正面入射的光照,双面组件的背面也具备光电转化的能力,功率/发电量增益显著,且能够多项技术叠加使用,度电成本降幅贡献最高可达18%。